孩子被吼之后道正网配资,应该是什么状态呢?
有一位家长骄傲的回复到:“我家娃被吼叫两句,马上就乖乖听话,特别省心!”
然后下面,有一大群的家长在跟风羡慕,觉得别人家孩子太听话。被父母吼叫之后,竟然没有任何反抗,这不就是好孩子的标配吗?
事实,真的如此吗?其实不尽然。孩子看似懂事的背后,藏着的可都是危险信号,尤其是被吼叫这么委屈的事情,还能乖巧,断然不是好事。
可能父母会问:孩子被吼叫,可能是自己做错了,立马乖巧听话不就是自己认识到了错误吗?怎么会是坏事呢?
不否认父母说的这种情况,但背后也存在一个陷阱,那就是“安全感崩塌”!孩子此时的表现,是他们孤立无援,只能出此下策的表现。
所以说,能不吼叫孩子的时候,父母就尽量别再吼叫他们,忍住自己的情绪!尤其是当孩子出现这三种表现时,父母更要警惕,这可是在将娃推向“讨好型人格”。
第一种:被吼叫后立马认错
“我错了!”
“妈妈别生气!”
父母才刚刚提高音量道正网配资,有些孩子就条件反射一样道歉。头低着,声音小得像蚊子叫。
在很多父母看来这是“孩子还算识相”的表现,却没有发现他们的眼中根本就没有知错的态度,只有“怕父母更生气”的恐慌。
说白了,这种立马认错的孩子,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,只是被父母吼叫怕了而已。孩子发现:只要自己赶紧认错,父母就不会再骂自己,于是就把“我错了”当成保护色,哪怕自己没有错,也要先道歉。
时间久了,他就开始自我否定。别人只要一不高兴,就先想到“是不是我又做错了”;遇到冲突的时候,第一反应也是先向对方道歉。
更可怕的是,孩子会慢慢失去分辨对错的能力。总觉得,对方生气就是自己错了,对方高兴就是自己对了……长大后,也会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,总是想着刻意去讨好别人。
第二种:被吼叫后立马行动让对方消气
被吼完的孩子不哭不闹,而是颠颠儿地跑过来:
“妈妈,我给你捶背吧?”
“爸爸,我去把玩具收拾好。”
这一幕,是不是让父母的气儿瞬间就消了大半?还觉得孩子特别提体贴,只要吼叫两句就如此懂事,看来下次还得多吼叫才行。
可实际上,这一切都是孩子的算计。他很清楚:自己只要做这些事情就能让妈妈开心,就不会再继续生气,更不会再继续吼叫自己。
孩子天生就渴望被父母爱,被吼叫时也会本能地害怕,生怕父母不爱自己。于是,他们小小的脑袋瓜里就会想出各种方法讨好父母。久而久之,这种讨好会印刻在他的记忆中,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,慢慢忘了自己想要什么。
悲催的是,很多父母看到孩子的行动之后,竟然会觉得这是“情商高”的表现。殊不知,这是孩子用讨好去换取和平的方式。现在是讨好父母,以后可能会讨好更多人。
第三种:被吼叫后不敢哭闹
还有一部分孩子,他们被吼叫后特别乖巧:不顶嘴、不哭闹,而是安安静静地待在旁边。甚至,还可能会反过来安慰父母。
这个时候,有些父母可能特别骄傲,觉得自己家孩子真坚强!却没有看到,他紧紧攥紧的小拳头;也没有听到,他偷偷压抑的抽泣声音。
只想说一句:孩子不是不委屈,而是不敢让父母看到他的委屈!
这种孩子确实很懂事,甚至懂事到了极致。生活中,他已经习惯了压抑自己的情绪,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戴着“面具”和父母相处。表面上装得云淡风轻,好像被吼也不是什么大事情。
可问题是一个人的时候,孩子肯定会用其他方式发泄情绪,要么是偷偷流泪,要么是啃咬指甲,要么就是经常做恶梦。长期把情绪压抑在心里,就很难再坦诚的与别人沟通,甚至都不敢开心大笑。
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,就是在刻意讨好父母,想让父母能开心一些,想让自己能少被吼叫几次罢了。
写在最后:讨好行人可最可怕的事情,并不是过分懂事,而是从此之后失去自我。一辈子,都活在满足别人的需求中,一点都不幸福。所以,下次在想吼叫孩子时,请一定要暂停3秒钟好好想想。
长宏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